新闻中心

环球“互联网+”时代的教

2023-04-20 10:57:1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被“互联网+”所包围——出行、购物、就医等新形式的探索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新常态下,教育领域也逐渐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互联网这张无形的“网”,在与传统教育模式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之后,“互联网+教育”正在让更多人享受获取知识的便捷与快乐。

  近年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顺应时代潮流,以“互联网+”新业态为导向,整合各方力量,联合在线机构或平台,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学校以“互联网+”思维模式探索构建新型办学体系的方式方法,改造、重组、优化现有办学系统,在课程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创新举措。

  用“互联网+教育”的积极探索推动全市电大系统转型发展,这既是教育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教育资源合理分配与利用的大好机会。改革仍在摸索与实践中前行,但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已经迈开了步子,他们在一系列创新举措中不断完善自我,以兼容并包的心态迎接下一次的改变与新生。

  环球

  “互联网+”概念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首次现身,已成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为“靓丽”的一笔。报告指出,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为互联网与包括医疗、教育、物流、金融等在内的传统行业各个领域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将培育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

  对于什么是“互联网+”,可以这样理解: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交通,滴滴打车出现了……也就是说,“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面对火热的“互联网+”,教育当然不能缺位,那么“互联网+教育”,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指导意见》围绕转型升级任务迫切、融合创新特点明显、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提出了11个具体行动。其中,“互联网+”益民服务方面提出,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大力发展线上线下新兴消费和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

  “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的国家战略不断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育部8月20日发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既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回应,也意味着职业教育拉开了又一轮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大幕。

  目前,被称为“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MOOC(慕课)已在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学校10个二级学院(部门)319名教师,参与了MOOC学院、学堂在线余门课程学习。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所需自主地选择学习平台,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积极交流互动。

  环球

  今年4月,“2015年渝商论坛之‘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创业机会”讲座在合川校区召开。成功创业者们结合自身创业实践和互联网创业经典案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目前互联网的创业现状、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及大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机会和优势。

  不可否认,在现代大学精神价值的指向下,高校青年教师具有越来越高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更是“大学人”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认同的主流范本。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如何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大学,如何将大学精神在时代背景下迸发出别样境界。

  郭与腾讯网重庆分公司总经理蔡光忠就“互联网+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双方对如何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提出各自的建议,并希望通过项目合作共促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11月4日下午,我校党委中心组在合川校区修德楼301室召开专题学习会议。会上,六位同志发言,畅谈了对全会精神以及创新发展和“互联网+教育”的认识与学习体会,同时结合各自工作和当前实际,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思想交流和工作探讨。

  11月11日下午,2015年教授博士论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会选择”在合川校区科学会堂举行。此次论坛邀请了胡延华教授作为嘉宾,与全校近700余名师生分享其对互联网+,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独到见解。

  学校从今年秋季开始,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举办远程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向16周岁以上,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的在职人员和社会青年,提供多渠道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习的机会,以适应重庆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环球

  环球

  在“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流快速传播,各种价值观相互激荡,一切都处在变化之中,所以,“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和学生,一定要有比过去更强的定力,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始终把大学的理想放在首位,始终不忘记大学育人的目标。否则,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能颠覆教育,不能颠覆现在教育本身,也不能颠覆现在学校的体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跨学科的交流运用,在开发一系列的智慧学习产品的时候,一定要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育有序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使得“互联网+教育”这项事业走得更远。

  我们不可低估“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深至骨髓,直接摧毁传统守旧的教育生态,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新的教育生态。“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

  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新方式。

  学校要培养具有学习与创新技能、数字素养技能、职业和生活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实行以应用技术大学为核心,以教学内容开发与共享为纽带,横向联合互联网平台企业和“互联网+”产业园区企业,纵向联合区县社区学院,打造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的“互联网+”教育集团的办学模式,走两校一体,跨越开放大学,创建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技术大学之路。

  学校要利用“互联网+”的思维,紧紧把握“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站在国家构建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高度,调整职业教育、远程教育与产业发展等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战略合作关系,整合不同教育机构、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并通过优化内外部治理结构,提高自身的柔性化程度,增强学校所办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在“互联网+”时代,因材施教会真正成为现实。今后的课堂教学,线上与线下结合,所谓的混合学习或翻转课堂学习会逐渐加重,有指导的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和开放学习将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共创、共享的“互联网+”时代,教学不可能死守教材,课程必然更加开放。

  “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将发生巨大变化,捕捉新专业,或对现有专业改造适应新业态是推进我校“互联网+”特色形成的必经之路。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修订后,专业由1170个减少到747个,新增74个,取消69个,保留263个,更名167个,合并243个,我校专业目录修订应以产业、行业分类为主要依据,兼顾学科分类进行专业划分和调整,原则上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学校应抓住“十三五”规划制定这样战略机遇,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力争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学校提出的“三融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应以“互联网+”为切入口,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做出成绩。为此,特别建议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作用,他们才是互联网时代的主力军,学校应该从体制机制上为年轻人的快速成长搭建更好的平台。

  在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的时代,要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拥抱互联网,探索“互联网+教育”。面对互联网“原住民”的95后,教育者应从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出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与改革,有效提升人才供给的匹配性和适用性。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